
:::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辦理家事調解經驗分享專業研習新聞稿

本院於114年5月9日辦理家事調解實務經驗分享專業研習,邀請於臺北、士林與桃園地方法院擔任家事暨民事資深調解委員張銀海到院分享。張委員於20多年前初試辦家事調解業務時即投入個人心力時間,戮力學習家事調解、心理、合作父母親職教育等各項專業,生涯至今協助法院調解件數超過萬件以上,自詡為人文關懷長工。
本日研習由蕭胤瑮院長到場致歡迎詞,介紹張委員於法院擔任調解委員、程序監理人的豐富資歷,並代表本院致贈感謝狀。
上午研習課程「以家事事件有效處理協助及資源運用」為主題,以成效觀點強調家事調解委員家事團隊協同合作(collaboration)的重要性,提醒辦理調解對調解委員或許只是一件事情,但卻攸關當事人的一生,是一輩子的事情,如果有不當的協助,可能會造成當事人的傷害,須審慎處理,需避免好心做錯事。
下午研習首先介紹「AI科技於司法審判及家事調解之應用」,張委員為目前司法院試行AI輔助親權裁判預測系統一員,介紹此系統做為親權酌定參考,惟該系統目前仍在發展中有其限制,並提出相關使用注意事項。
另外,介紹離婚與親權事件親職教育課程辦理模式與高衝突調解案例分享,張委員以自身深耕調解現場多年經驗,說明於高衝突案例中,善用「溫、良、恭、謹、慎」與「豺、狼、虎、豹、強」模式,技巧與態度的交互應用有助於調解合意。同時,於法院程序開始前有效能的親職教育介入對於後續調解及審理皆有相當大的助益,提供父母具象化的圖文與影片呈現,有助於當事人吸收學習。實務經驗上,當事人越能理解友善合作父母的意涵,越能做出符合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的子女照顧方案。
本日張委員以幽默風趣、富有經驗傳承的對談,提供與會人員知悉除了一般口頭調解暨技巧外,相關輔助工具使用的重要性。現場座無虛席,參與人員能主動提問實務經驗的處理方式,學習在不同法院的調解模式,互相借鏡各取所長,進行實務經驗交流,本日研習活動圓滿順利成功。
- 發布日期:114-05-14
- 更新日期:114-05-14
- 發布單位: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